最新目录

张骞与汉代苜蓿引入考述(3)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上述可知,张骞引入苜蓿种子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苜蓿种子就是由张骞带入我国的,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

从上述可知,张骞引入苜蓿种子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苜蓿种子就是由张骞带入我国的,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从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经历和时间看,张骞不可能将苜蓿种子带回来[76-77]。最早对张骞带归苜蓿种子提出怀疑的是南宋罗愿[19],他在《尔雅翼》中指出,“苜蓿本西域所产,自汉武帝时始入中国。……然不言所携来使者之名”。 他进一步指出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的蒲陶、胡葱、苜蓿种尽以汉使之中,骞最名著,故云然”。这就是说因为张骞在出使西域中最有名,所以就将汉使引入中国的蒲陶、胡葱、苜蓿种子归入他名下。

石声汉[22]认为,晋张华、陆机大概只是祖述王逸或王逸所根据的传说,而任昉的记述是错误的。夏如兵等[78]认为后世文献往往将早期外来作物(如葡萄、苜蓿、石榴)的引入归功于张骞,多处于臆测。石声汉[22]研究指出,《本草纲目》记载的苜蓿是张骞带归中国,可能是李时珍未查《西京杂记》等原文而致搞错。

我国汉代苜蓿是从西域引入是无可置疑的[29,79],但是不是由张骞引入?时至今日还没有可信的史料证实[22,29,80]。苜蓿引入我国虽被《史记》和《汉书》所记载,但并未明确记载苜蓿就是张骞引入我国的,乃至以后的《通鉴纪事本末》[81]和《资治通鉴》[82]也未指明苜蓿是由张骞引入中原,这些史书仅记载了苜蓿种子是由汉使带入。柏杨[83]指出,大宛国生产葡萄,可酿酒,又盛产苜蓿,大宛特产名马—天马,喜欢吃苜蓿。中国使节将其果实带回来,汉武帝将其种在行宫附近,生长极为茂盛。他进一步指出葡萄、苜蓿引入中国有明文记载。高敏[84]认为,在汉武帝时期,由于要引进大宛的良马——汗血马,因其喜欢吃苜蓿,所以汉使取其实来,天子始种苜蓿于离宫别观旁。

东汉时期的王逸是第一个将苜蓿与张骞联系起来的人[22],被北魏时期的贾思勰[3]在《齐民要术·种蒜第十九》引用。侯丕勋[23]研究指出,倘若苜蓿是由张骞带回的话,在当时尚不存在实际需要。因为,不论是张骞公元前126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返汉,还是公元前115年第二次出使西域返汉,当时大宛国的汗血马还未被引入中国,所以这时引入苜蓿没有实际需要。阎文儒等[85]指出,在汉代,苜蓿随良马进入我国。冯承钧[86]认为,张骞之后,汉使数至西域,与大宛交尤频。至纪元前102年时,国交破裂,汉兵逐取大宛都城,大宛国逐献其善马求其成。汉人为饲马并输入苜蓿,并以葡桃移植于中国。

史进[49]指出,自张骞凿通西域后,汉朝便和西域各国开始通商,由于当时正在攻伐匈奴,马匹是最重要的,西域大宛的马非常好,被称为“天马”,所以就想得到大宛的马匹。大宛的良马多在贰师城,他们就藏起来不卖给汉使,汉武帝就派人带千金去购买,结果大宛不打算卖马,还杀了汉使。汉武帝大怒,就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去攻打大宛,第一次被打败,第二次不战而大宛就自动请降,献出宝马,汉军就班师回国了。据元马端临[87]《文献通考》记载,“大宛,……人嗜酒,马嗜苜蓿。多善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始张骞为武帝言之,帝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宛王以汉绝远,大兵不能至,遂杀汉使。于是,太初元年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则至贰师取善马,率数万人至其境,攻郁城不下,引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卒存者十不过一二。帝怒其不克,使遮玉门,不许入。贰师因留屯□敦煌。又遣贰师率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焉,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万数。天下骚然。益发戌甲卒十八万,置居延、休屠(今武威、张掖郡界)以卫酒泉。贰师至宛,宛人斩王母寡首,献马,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匹。而立宛贵人昧蔡为王,约岁献马,遂采葡萄、苜蓿种而归”。 唐译[88]认为,张骞到达乌孙后,就派副使分别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家。乌孙国派出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国,乌孙国派出几十个使者和张骞一起来汉朝,了解情况,并带来几十匹马,作为回报和答谢汉天子的礼物。

1955年,谢成侠[21]研究指出,在汉使通西域的同一时期,还由他们带回了不少中国向来没有的农产品,其中苜蓿种子的传入和大宛马的输入在同一个时期。考证苜蓿传入的年代,史书并未确实的指出,但可能是在张骞回国的这一年,即公元前126年(武帝元朔三年),如晋张华[4]《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得蒲陶、胡葱、苜蓿”。 但张骞回国是艰难的,归途还被匈奴阻留了一年多,是否一定是他带回的不无疑问。或则最迟是在大宛马输入的同一年,即公元前101年。我们深信汉使带回苜蓿种子,绝不是为了贡献给汉武帝的,而是为了给马匹及其他家畜获得更好的饲料。因此,谢成侠认为苜蓿和大宛马同时进入我国,初次传入中国约在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01年)前。 侯丕勋[23]亦认为,西汉第一次伐宛战争失败后,坚持进行第二次伐宛战争,并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获得汗血宝马。1952年,于景让[27]指出在汉武帝时,和汗血宝马连带在一起,一同自西域传入中国者,尚有饲料植物Medicagosativa(紫苜蓿)。余英时[40]亦认为,毫无疑问从西域传来的包括苜蓿和汗血宝马等物品是在张骞之后不久传入中国的,汗血宝马和苜蓿种子被汉朝的外交使节在公元前100 年左右从大宛带回中国。也有人认为紫苜蓿是在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随着西域诸国的使者输入我国的[45,89]。杨承时[90]指出,我们可以从 《史记·大宛传》中对张骞通西域的经历中找出结论,第一次出使西域如此艰难,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时仅剩两人,在这种情况下引进葡萄、苜蓿的可能性不大。但苜蓿是不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还有待作深入考证研究。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网址: http://www.xyyjzz.cn/qikandaodu/2021/0314/494.html



上一篇:汉唐西域葡萄栽培与葡萄酒文化
下一篇:营盘出土籽棉的鉴定与古代西域的棉花利用

西域研究投稿 | 西域研究编辑部| 西域研究版面费 | 西域研究论文发表 | 西域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域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