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万里荷戈集》简论(4)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洪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号江北,清代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四岁能识七八百字,五岁在家塾学习《大学》《中庸》,六岁学习论语

洪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号江北,清代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四岁能识七八百字,五岁在家塾学习《大学》《中庸》,六岁学习论语,十三岁学作诗,又熟读《春秋》《左传》《史记》《汉书》以及唐宋古文。尽管才华横溢,但在纷繁复杂的官场政治斗争中,他历经三十年才考上进士,受乾隆的恩遇,仕历乾嘉两朝。作为一名古代知识分子,洪亮吉从小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嘉庆初年,他洞察朝廷内幕,看到国家的腐败以及统治者对朝政的怠慢,挥笔千言毅然上书,尖锐抨击弊政。他这一行为触犯了天子的威严,被嘉庆帝判处斩立决。张珪为之求情,嘉庆帝则改死刑为流放伊犁。古人常言政治不幸诗家幸,于洪亮吉而言则是仕途不幸诗歌幸。在遣戍伊犁过程中,他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并留下了丰富的诗文集:《万里荷戈集》《百日赐环集》《伊犁日记》和《天山客话》。其中《万里荷戈集》是洪亮吉赴戍途中及在伊犁写下的诗集,此诗集共收诗89首,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赴戍伊犁途中的诗作,共计41首;第二部分是在伊犁的诗作,对伊犁的山水、花果、气候、贸易均有涉及,共计42首;第三部分是到达伊犁以后,回忆征戍途中的诗作,共计6首。在这些诗歌中,洪亮吉热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讴歌边塞人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记录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物产。这些诗歌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而且在西域史料研究方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一、内心情感的抒写在《万里荷戈集》中,洪亮吉善于通过梦境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89首诗歌中,洪亮吉有11次写到了梦。分别是:“稳卧侧轮车畔好,员扉几夕梦难成。”(《八月二十七日请室中,始闻遣戍伊犁之命,出狱纪恩二首·其一》)“万余里外寻乡郡,三十年前梦玉关。”(《抵玉门关》)“阅世心俱寂,听泉梦亦清。”(《松树塘道中》)“尘缘应已尽,梦亦不还家。”(《除夕夜坐》)“车箱沁肌骨,清绝无一梦。”(《肋巴泉夜起冒雪行》)“今来迁客梦,仍阻万山旁。”(《人日白山道中》)“云边一笛惊残梦,天外三山伴此身。”(《古城逢立春》)“一晌春人梦魂腻,焉支坡上月光红。”(《黑沟步月》)“车箱梦畴者,聊足慰羁魂。”(《芦草沟》)“万松怪底都相识,曾向童年入梦来。”(《伊犁纪事诗四十二首·其四十一》)“行到路歧偏认取,卅年前记梦中过。”(《行抵伊犁,追忆道中闻见,率赋六首·其二》)把这些“梦”和诗歌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说“梦”是作者心情外化的表现。作者是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当这一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时,他便把希望寄托于梦境。虽然被流放,但心中仍然不忘建立功业,“稳卧侧轮车畔好,员扉几夕梦难成”则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洪亮吉心中,嘉庆帝把死刑改为流放是对他的一种恩赐,但身陷牢狱之日,抱负不能施展,想为国家尽忠的理想也落空,有些牢骚不便直接抒发,只能通过“梦”来表达,因此是“梦难成”。“玉关”以外指广大的西域地区,于古人而言,西域是一个可以建功立业的地方,从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始,西域便成了文人武将的向往之地。汉朝的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唐朝的侯君集、苏定方以及高仙芝,均在此建立不朽的功勋,洪亮吉亦有“书生亦有伸眉日,独跨长刀万里驰”和“逐臣自问难酬德,且学张骞事凿空”的抱负,而“三十年前梦玉关”无疑是这种抱负的集中体现。抒发思乡之情,是古往今来很多文学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先秦《诗经·小雅》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了征战将士对家乡的思念。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借动物怀念乡土表达出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到了唐朝,宋之问《渡大庾岭》中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等等,都真切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对于洪亮吉而言,他是一个被流放的官员,倘若直接写思乡,会引发嘉庆帝对他的猜忌,因此他的笔下多通过描写梦境来抒发思乡之情。如他在《除夕夜坐》中写到:“世缘应已尽,梦亦不还家。”表达出深深的失落和无奈,现实中不能和家人团聚,本想去梦境中寻找安慰,可仍不能得偿所愿。又如《人日白山道中》“今来迁客梦,仍阻乱山旁”则表明他离家乡山高路远,浓烈的思乡之情在重重山峰的阻隔之下,传不到亲人的身边。语言虽然简单朴素,但表达的感情却真挚厚重。无论是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亦或是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洪亮吉总是通过梦境来将这种情感外化,在亦幻亦真之中把他的“企图”跃然纸上。除此之外,表达羁旅天涯漂泊之感也是洪亮吉诗歌的重要内容,如“异乡人”“客”“征人”“征客”“逐客”“谪客”等称谓在他笔下反复出现,作者把他乡称作“殊乡”“殊方”,这里涉及到对家乡身份的认同感问题。于洪亮吉而言,他是一个被流放之人,嘉庆四年八月二十七日从江苏出发,嘉庆五年二月初十日到达伊犁,历时161多天,路途感慨颇深。他的遣戍之路从东到西,横跨整个中国。在路上,他见证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世间冷暖,甚至连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是在流放中度过的。虽然“殊方都喜说新年,板屋斜欹彩胜偏”,但终不及家乡好。从他对自身经历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漂泊之感,如“仍怜异乡人,魂怯玉门关”“他时逐客若得还,置冢亦向祁连山”,作者的感情已经超越了生死,让人不禁潸然泪下。长达半年的谪戍之路,除了感情上认为自己是“异乡人”之外,“殊方”不同的风俗以及路途的困顿,也会增加这一情感的深度。如“车箱缩项冻欲死,谁复料理征人行”,天气寒冷恶劣,自己的安危却无人问津,毫无疑问更增加了漂泊之感。又如“居人颊面能欺客,兽复欺人占居宅”“穴鼠岸然欺客睡,野猿时复杂儿啼。”自己本就是客居之人,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实属不易,还要被当地人以及野生动物占据,如此无助的情况下,他对自己“异乡人”的身份认识得更加清楚,内心的漂泊之感愈加浓烈。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内容是愿望满足的表现”,①当人们的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便通过梦境来寄托,这对洪亮吉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慰藉之法。二、西域风情的描绘洪亮吉因言获罪,被流放伊犁时,嘉庆皇帝曾有御旨:“不许作诗,不许饮酒。”②在谪戍路途中,他铭记嘉庆帝的旨意,可是当进入西域以后,他被西域美丽的风光所折服,留下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内容十分丰富,为读者了解西域的自然风物、人文习俗、贸易交往等方面提供了充实的资料。在吟咏西域风光的诗歌中,最著名的就是《天山歌》和《松树塘万松歌》。在此二诗中,洪亮吉热情地歌颂了天山的高大雄伟以及松树的婀娜多姿,在客观描述的同时又渗透着人生哲理。如《天山歌》: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穷冬棱棱朔风裂,雪复包山没山骨。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蒙万年雪。天山之石绿如玉,雪与石光皆染绿。半空石坠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青松冈头鼠陆梁,一一竞欲餐天光。沿林弱雉飞不起,经月饱啖松花香。人行山口雪没踪,山腹久已藏春风。始知灵境迥然异,气候顿与三霄通。我谓长城不须筑,此险天教限沙漠。山南山北尔许长,瀚海黄河兹起伏。他时逐客倘得还,置冢亦象祁连山。控弦纵逊票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别家近已忘年载,日出沧溟倘家在。连峰偶一望东南,云气濛濛生腹背。九州我昔历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南条北条等闲耳,太乙太室输此奇。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吹人猛不举。一峰缺处补一云,人欲出山云不许。③作者用开头寥寥四句,便勾勒出了天山的高大雄伟,接着又用八句写了天山终年不化的积雪,让人感到一股寒意直浸心田。然后又用四句写了天山上的动物:松鼠和弱雉,它们以松果为食,这里是它们生活的乐园。一路向前走,在不知不觉中,景色也在发生变化,尽管山顶寒气逼人,但在山腰处已经有了春的气息,更让人感到天山的神奇。就在这种欣喜与惊讶中,激发了作者无限的报国之情,他希望自己可以和霍去病和班超一样,立功西域,此中豁达而又豪放的心境让人感动。“此诗以天山奇绝的地理位置、广阔的地域、万古不化的冰雪、傲然挺立的青松、独特的生物圈以及粗犷多变的气候为描写内容,展现出了天山的与众不同。”④作为一名诗人,洪亮吉有着敏锐的感受力,有些边地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他常常记载在诗歌中,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纪实性。他写伊犁的山水,“五月天山雪水来,城门桥下响春雷”“戟门东去水潺湲,山色周遭柳作垣”“伏流百尺水潺湲,地势斜冲北斗垣”,寥寥几句,便把伊犁的山写得高大雄伟,水写得温柔多情。他吟伊犁风雨,用“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怪风时起扑灯蛾” 等语句描写伊犁之风大。“城西连日雨黄昏”一句则写出了隐隐的哀愁和淡淡的忧伤,而“边雨初晴塞草春”又给人生命力的气息,同样是描写雨,作者善于通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他咏伊犁街巷,“日日冲泥扫落苔,一条春巷八门开”一句写出了伊犁街巷的整洁、干净、开阔,让人不禁心向往之。他赞伊犁花果,“苹果花开雀舌香”一句运用衬托,通过写鸟儿舌头上的香味,让人似乎闻到苹果花开芬芳四溢。“花事初红菜甲黄”“杏子乍青桑葚紫”两句,诗人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描写出伊犁地区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日的勃勃生机。“百果都从筵上升”一句则写出了伊犁水果之多,筵席之丰富。他叹伊犁的美食,“铜盘炙得花猪好”“斋厨百品都尝遍,惜少山稚入食单”,不仅写出了伊犁和内地饮食的差异,更是对伊犁的美食称赞有加。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万里荷戈集》还反映了当时西域边境贸易的发达,如《伊犁纪事诗其五》中写到:“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有的诗句反映了与贬谪官员的交往,如“当时书记疏狂甚,亲驱元戎作骑兵。”有的诗句则感慨伊犁地区的贬谪官员之多,如“谪吏一边三十六,尽排长戟壮军容。”有的诗句则是通过和郡丞的交谈,表现自己忧国之情,如“九朝旧事无人听,只有西厅老郡丞”。正是因为洪亮吉的西行,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万里荷戈集》最后六首诗歌是洪亮吉行抵伊犁后追忆道中见闻所作。这六首诗均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写成,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感情也层层深入,由“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变为奋发向上,希望在西域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建立不朽功业。三、艺术手法的使用洪亮吉的《万里荷戈集》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边塞生活,丰富了清代诗歌的创作题材。这些诗歌之所以能广泛流传,除了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以外,和洪亮吉的诗论主张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密切相关。洪亮吉在论诗时强调性情,他曾在《北江诗话》中自评到:“仆诗如激湍峻岭,殊少回旋。”⑤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诗好重奇气,直抒胸臆,而有温雅隽永之味,此观点在《万里荷戈集》中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人们通常认为唐诗胜在表达情感,宋诗胜在表现哲思,这些都是清诗所不及之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洪亮吉的诗歌则表现出一种“人情味”,即用最朴素的语言写最真挚的感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天山歌》中,他描绘了天山的高大雄伟,山的南北两面风景殊异,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忍不住发出了“控弦纵逊票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的感慨。他把人生理想融入到西域风景中,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情怀,以己笔写己情,使得诗歌真切动人。《松树塘万松歌》历来被人们传诵,虽然只有短短的24句,却使人感到千峰万松,迎面扑来,狂吟如注。在诗歌中,既有景物的白描:“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也有哲理的问答:“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更有直抒胸臆的高歌:“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诗人使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峰与松的形态、色彩和明暗,构成一幅气象万千的天山万松图。洪亮吉在描写边塞风光时,为了使边疆的壮美河山、绚丽风采得到更鲜明的体现,也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满腔的热情,他大量运用想象、比喻和夸张的方法来创作,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天山雪花大如席,一朵雪铺牛背白”之句,描绘出天山雪之大,比喻和夸张的运用,给现实场景增添了浪漫色彩。又如“昆仑去天才咫尺,日月藉此相隐蔽”之句,则运用夸张和衬托凸显昆仑山脉的高大雄伟,令人望而生畏。严昌迪《清诗史》论析洪亮吉诗歌贡献时曾说:“洪氏……中年后经荷戈塞外,奇景奇情,纷然笔下。他的天山景物诗为清代山水诗添上了丰富的一页,较之纪昀之作更为精彩。”⑥《万里荷戈集》虽然只有89首诗,在《洪北江诗文集》中所占的比重极小,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诗去了解西域的人文地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以及洪亮吉遣戍途中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些内容对当代西域文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注释:①弗洛伊德著,车文博编.弗洛伊德文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410.②吕培.洪北江年谱[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65.③新疆文献辑要丛书编委会编.新疆诗文存志[M].乌鲁木齐:新疆电子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66-68.④张丽.试论洪亮吉的天山诗[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3):14.⑤洪亮吉.北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7.⑥路海洋,魏雪艳.洪亮吉西域遣戍诗探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12):5.参考文献:[1]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吕培.洪北江年谱[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3]洪亮吉.北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周轩.清代新疆流放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5]弗洛伊德著,车文博编.弗洛伊德文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6]新疆文献辑要丛书编委会编.新疆诗文存志[M].乌鲁木齐:新疆电子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7]张修龄.洪亮吉和乾嘉诗坛[J].苏州大学学报,1987(2).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网址: http://www.xyyjzz.cn/qikandaodu/2021/0216/368.html



上一篇:国内西域历史文化类数据库建设调查 ——兼论
下一篇: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研究投稿 | 西域研究编辑部| 西域研究版面费 | 西域研究论文发表 | 西域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域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