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国内西域历史文化类数据库建设调查 ——兼论(4)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数据库建设人才知识的不全面性 西域历史文化类数据库建设与三种人才有关,即数据库工程师,文献情报专业人员,历史文化学者。这三种人才在数据

(4)数据库建设人才知识的不全面性

西域历史文化类数据库建设与三种人才有关,即数据库工程师,文献情报专业人员,历史文化学者。这三种人才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均会受到自身知识不全面性的约束。例如,数据库工程师和文献情报专业人员无法准确判断数据资源的专业价值;历史文化学者则不太重视数据库的建设路径且不掌握关键技术。了解西域历史文化和文献情报分类理论,并掌握数据库搭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明显。

2 塔里木大学数字西域平台建设概况

2012年,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提出数字西域平台的概念,旨在建设以环塔里木地区为中心,辐射中西南亚,涉及文化、历史、考古、旅游、经济等多学科的综合科研资源平台。经历数年的探索和积累,现已完成总体框架构建,包括数字西域服务平台和数字西域专题数据库群,前者集中提供系统功能,后者按专题提供数据资源支撑。下文将从建设原则、总体框架、建设方式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其建设现状进行介绍。

2.1建设原则

数字西域平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已有西域历史文化类数据库资源分散,数据利用率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学术研究壁垒。数字西域平台强调协调性原则,以便打破壁垒,提高利用率,实现平台共建、数据资源共享。

(2)统一性原则

为实现平台共建、数据资源共享,数字西域平台总体设计和专题数据库设计遵循统一性原则,保证数据资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扩充性原则

在数字西域平台建设中保证扩充性,可满足专题数据库逐步构建、按需增加、实施分布式存储与运行,并可以纳入其它机构的专题数据库。在专题数据库中保证扩充性,可满足数据类型、数据字段和数据记录不断扩充。

2.2总体框架

图1是数字西域平台的总体框架,主体包括数字西域服务平台和数字西域专题数据库群两大部分。数字西域服务平台提供通过提供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跨库检索、数据组织等功能。数字西域专题数据库群设置5个专题数据库,分别是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库、西域-丝路文献信息库、中西南亚国别信息库、西域新疆信息库。两者通过数字西域平台用户界面进行连接。

图1数字西域平台总体框架图

2.3建设方式

数字西域平台的建设以自主设计研发为主,兼顾其他方式。其中,数字西域服务平台由塔里木大学数字西域实验室自主设计研发,以保证学校在平台研发中的原创价值与主体地位,保证平台理念的准确实施;同时,为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自主设计研发、合作共建、委托企业搭建、购买重组等。

2.4关键技术

(1)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指通过协同利用不同来源的异构数据,使其互为补充、融为一体,以获得事物客观评价的数据处理技术。西域历史文化类资源的采集、数字化以及3S技术应用等多种数据积累手段造成了多源异构数据。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使这些容量巨大、类别庞杂、格式多样的多源异构数据有机融合、深度利用。其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并规范化表达描述同一主题的多源数据语义,并将规范化表达的数据语义经共同目标融合到一起。就数字西域平台而言,研发该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利用数据资源;研发高级阶段,该技术能够自动聚合同主题的多源异构数据,实现自动深度挖掘数据语义,便于开展深入研究。

(2)跨库检索技术

跨库检索技术是指在呈现给用户的一个检索系统界面中,对存在于多个数据库的资源进行相关搜索,也被称为统一检索平台。该技术可以在用户提交一次数据检索命令时,把分布于不同服务器主机、不同网络、不同数据库存储系统中的数据一同检索出来,并集成检索结果,在用户操作界面上进行统一展示[12,13]。数字西域平台采用跨库检索的优势在于,用户只需登录一次就可完成所有专题库的权限认证,实现在平台范围内搜索资源,免去专题库间切换与重复登录,从而提高系统功能的易用性,提高用户工作效率。

2.5建设状况

数字西域平台建设分为数字西域服务平台建设和数字西域专题数据库群建设两大部分。服务平台已完成详细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进入功能实施与细化阶段,其用户界面如图2所示。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网址: http://www.xyyjzz.cn/qikandaodu/2021/0215/367.html



上一篇:班超出使西域
下一篇:《万里荷戈集》简论

西域研究投稿 | 西域研究编辑部| 西域研究版面费 | 西域研究论文发表 | 西域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域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