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作用论文(3)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些汉世候,因分封在传统汉家北地区域内,大的几州,小则数县,可相对于蒙古草原的贫瘠,他们在上缴王帐规定的赋税之后,依旧能保留大量的财富,

这些汉世候,因分封在传统汉家北地区域内,大的几州,小则数县,可相对于蒙古草原的贫瘠,他们在上缴王帐规定的赋税之后,依旧能保留大量的财富,因此到了忽必烈时代时,汉世候已经形成对帝国统一的危害。

二、最先被征服,并依附在王帐之下的部落、种族,比晚被征服的部落、种族,更获得王帐的信任,同时获取更大的权益及财富

南宋是蒙古帝国最后征服的国度,因此在权益上面,是最低的。

另外,南宋与金朝对峙时期,金朝的汉人在蔑称南宋为“”,其实这主要是金国女真贵族的一种分化手段,即人为划分汉家北地的种族为汉人,汉家南地的种族为南人。

因此蒙古在覆灭金国之后,依旧延续了这个传统。由于成吉思汗所创立的蒙古帝国,其本质依旧是奴隶分封制,因此早期的北地汉人获得的权益,其实比穆斯林(色目人)相对要高。

三、“四等人”制度的来由

为什么屠寄先生会说蒙兀儿帝国存在“四等人”制度?

就是来源于【最先被征服,并依附在王帐之下的部落、种族,比晚被征服的部落、种族,更获得王帐的信任,同时获取更大的权益及财富】。

成吉思汗时代,在覆灭世仇金国时,其实蒙古是两线作战体系的。成吉思汗统帅本部及西辽、高昌回纥等附属军,全力攻打花剌子模,而木华黎国王则统帅1.5万(也有说是1.2万)本部,其他的是唐兀军(早期被俘转化的党项人)、林中百姓(东北林区)、汉军(汉世候),全面攻打世仇金国。

由于汉世候在覆灭金国的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因花剌子模国王连续羞辱蒙古、羞辱成吉思汗。

因此早期时,穆斯林遭受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包括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西征,基本都是被毁家灭国(特别是第三次旭烈兀西征,由于其来源于也里可温教、汉人,因此对待异教徒,并不会手软)。

故在成吉思汗时代,汉世候、汉儒臣在王帐之中是臣子形态的,而穆斯林则是以奴隶状态为主。

所以,蒙古帝国早期时,蒙古贵族是凌驾在其他种族之上的,而汉世候(汉儒臣)与色目人之间,应该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

(1)而忽必烈时代时,则出现了变化。主要原因就是主子相对信任奴隶,而非臣子。

比如灭宋的伯颜,就是旭烈兀的奴隶,是旭烈兀在西域时派遣到王帐请安的奴隶。后来忽必烈比较喜欢他,因此扣了下来。

还有奸相阿合马,其本身就是忽必烈皇后的家奴,后来在忽必烈怀疑汉臣时,成为蒙元朝廷的中书省平章。

(2)另外一个因素,强枝出现

其实早在窝阔台汗时期,契丹王族、也是汉儒臣的耶律楚材已经跟窝阔台汗述说了宗王、万户、千户之间可能会形成“强枝”现象,因此请求分化,同时将中原地区收归国有等等

【“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贸易借贷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帝悉从之,唯贡献一事不允,】

虽然窝阔台汗时期,已经将中原区域设立州县,但汉世候的“军政合一”制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反而是蒙哥汗和忽必烈时期,为了制约汉世候,蒙哥汗干脆允许旭烈兀西征,抽调了大量汉世候的参与。

忽必烈即位时,若是考究其实本身就是一次夺权行为,他举办的忽里勒台会议,只有东道诸王(木华黎后裔及蒙哥征南宋时留下来的王族),大部分都是汉世候。

因此早期时,忽必烈比较信任汉世候,在他的身边有如姚枢、刘秉忠、杨镰等汉儒臣,同时因忽必烈不信奉儒学,还启用了儒学“心学”派的王文统作为中书省平章。

此时,忽必烈的幕府中,就是仿制唐朝秦王李世民所创的,一部分是管军的东道诸王与汉世候、一部则是管民的文官集团。

(3)、李檀叛乱,及文臣内部纷争

忽必烈抢先登基为帝后,与漠北的阿里不哥开战,就在他抽调汉军攻打漠北之时,江淮大都督李檀,趁机上奏说南宋有异动,请求了大量军械之后,突然返回其根基山东,并联合南宋(未出兵),起兵叛乱。

致使忽必烈陷入了两线作战之中,随后在汉儒臣及汉世候史天泽、及蒙古战将阿术的攻袭之下,很快就覆灭李檀的叛乱。

但是事后,忽必烈发现李檀叛乱之时,曾写信给汉儒臣中书省平章王文统,以及其他汉世候,如刘黑马等人,可是这些汉儒臣和汉世候并没有任何表示,即不参与叛乱,又不向中枢举报。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网址: http://www.xyyjzz.cn/zonghexinwen/2022/1206/974.html



上一篇:敦煌招聘这事,念念不忘 期有回响
下一篇:西域研究论文题目大全(西域文字研究)

西域研究投稿 | 西域研究编辑部| 西域研究版面费 | 西域研究论文发表 | 西域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域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