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至隋唐时期的西域女性妆容有何特点?由单(2)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梁书》中记载了“国中妇女皆辫发,衣裘袴。”再结合出土的众多西域女子尸骨可以推断出。 当时的西域女子非常喜欢“双辫”,也就是将头发一分


在《梁书》中记载了“国中妇女皆辫发,衣裘袴。”再结合出土的众多西域女子尸骨可以推断出。

当时的西域女子非常喜欢“双辫”,也就是将头发一分为二,编成两个辫子梳于两耳之后,这样的发型既方便又美观,所以极受欢迎。

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编发,比如说将头发分为两组以上,分别编成辫子垂于身后,这种发型在现代社会依然非常地流行。

上述提到古人是不会随意剪头发的,可是也有例外的时候,这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思想是中原的封建思想,所以说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


可是西域女子毕竟不受中原文化的管束,所以说西域女子运用修剪的方式设计发型也是十分常见的。

在《晋书》中其实也有记载“龟兹男女剪发垂项。”这里所说的就是龟兹这个地方男女都十分流行剪发,可见西域女子在融合中原化妆文化时并没有连这种封建思想也一并接受。

束发就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发型,也是现代女性最常使用的发型,在古代西域所流行的束发其实就是将所有的头发都梳到头后面,然后用绳子绑起来,使其自然垂落。

在《汉书》中也有记载“单于置酒赐汉使者……后陵、律持牛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锥结。”

由这则记载可以看出文中所说的锥结就是束发,在古代并不称之束发,而是以锥结代之,其意思就是将头发梳于脑后打结。


由此可见在古代时期,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融合得非常好,西域有模仿中原的地方,同样的中原也有借鉴西域文化的地方。

发髻相对于上述的几种发型来说就比较地复杂多变了,从梳发髻所使用的手法就能看出。

上面所说的几种发型基本上都用不到很多的手法,可是梳发髻却要用到梳、编、盘、绾等各种手法,同时还要加以工具辅助。

高发髻顾名思义就是说的高高盘起来的发髻,其位置大致是在头顶的正上方,这样的发髻能使人看起来更加地高贵大方,是一些有身份的女性所喜爱的发型。

而且根据文献记载,高发髻的种类非常地多,比如说:峨髻、螺髻、回鹘髻、惊鹄髻、半翻髻等等。


这些发髻都是汉唐时期中原非常流行的发髻,传到了西域之后同样也广受喜爱,其中峨髻是西域女子最喜爱的高发髻。

高发髻是高贵大气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反的就会有清雅之风的发髻,所以说也就有了垂髻这个发型,垂髻相比于高发髻来说适用的人群更多,也更加地平易近人一些。

根据文献以及出土的文物来看,古代西域女子最喜欢的垂髻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将所有头发都梳在额头。

然后盘在此处,再挽成圆锥的形状使其向后面垂去,这样一来所有的头发就都盘在了头上,但是又不会有高发髻的那种盛气凌人。

还有一种就是双倭堕髻,从名字也能看出来这种发型是将头发一分为二,然后盘在两侧,发髻的主体就垂在两侧耳朵或脸颊的旁边。


所以说之所以叫垂髻,就是因为这种发髻不会像高发髻一样只能高高地盘在头顶,垂髻是可以使头发自然垂坠的一种发型,所以自然也就有了清雅随和的特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代时期西域女子在妆容上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以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原西域两地为契机。

虽然西域女子借鉴了很多的中原化妆技巧,可是从出土的文物上来看,西域女子还是保留了很明显的西域特征。

只能说中原文化更加地促进了西域文化的发展,但是并没有改变西域文化,这就是文化融合的最佳典范,即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是又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阿迪力·阿不力孜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研究》 包铭新 东华大学出版社

[3]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李肖冰 新疆人民出版社

[4]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周汛 ??高春明 三联书店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网址: http://www.xyyjzz.cn/zonghexinwen/2021/1130/896.html



上一篇:杰赛科技:广州知本复利投资公司、广东西域投
下一篇:汉武帝拿西域进贡的动物喂虎,老虎被吓得伏地

西域研究投稿 | 西域研究编辑部| 西域研究版面费 | 西域研究论文发表 | 西域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域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