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洋海遗址发现一段枯枝,打破了张骞出使西域,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细节中,古墓群中一段毫不起眼的枯枝,居然破解了一个历史谜题,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甚至还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细节中,古墓群中一段毫不起眼的枯枝,居然破解了一个历史谜题,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甚至还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西汉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他马上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不拘一格地录用人才,西汉国力一时间蒸蒸日上,初现大国风采。建元三年,张骞应召出使西域,旨在联合西方大月氏,共击匈奴,这才有了著名的“张骞通西域”,历时十二年,西域终于开通,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张骞打通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丰富了汉族人民的饮食文化。

葡萄是一种神奇的水果,它不是一种长在树上的水果,而是一种藤本植物,其枝叶呈现小圆柱形,枝叶有稀疏的小柔毛,叶子则为卵圆形。葡萄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生食或制葡萄干甚至还可以酿酒,酿葡萄酒后的酒脚可提取酒石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和安胎。

可是葡萄真的是张骞从西域引入的吗?想要验证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我们需要进行细致地考察和分析,更需要相关的文物出土。1995年,新疆发现在古于旜王国(公元前1—4世纪)的遗址发现了葡萄纹,这只能表示当时的人可能已经开始食用葡萄,但无法进行直接的证明葡萄的起源,研究价值不大。

在此后的几年中,考古专家们并没有放弃对葡萄的考察,一直到2000年,考古专家们又在新疆民丰县有了新的发现,这里存在古精绝国的遗址——尼雅古城(公元前2—5世纪),在这座古城遗址中,有一片疑似葡萄园的遗址出现,因为这里有大量的葡萄籽化石出土,但是这也无法直接证明当时人已经懂得了葡萄的栽植技术,所以还是无法证明葡萄进入中国的具体时间段。

时间来到2003年,洋海古墓群成为了新疆考古人员的目标,洋海古墓葬是吐鲁番地区古墓群之一,其出土的大量文物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尤其是东侧的墓穴,它们大都属于青铜时代的古墓,里面的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都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洋海成为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洋海东侧墓地的二号台地中,专家有了惊人的发现,通过碳十四测定,专家们确定这座墓地出现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紧接着,他们发现这座墓室的“门口”很有意思,古人居然使用了树枝做横梁,当取下这些树枝之后,专家们欣喜若狂,这里面居然有一根葡萄藤!这比张骞出使西域还早了近200多年。

这根葡萄藤大概有一米长,很明显可以看出它曾被削剪过,因为它整体比较直,几个分支上都是断口,专家们马上把它带回了研究所。经过仔细地研究,专家确定这是六年生的葡萄!这就意味着,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几百年前,古新疆人就已经明白了葡萄的种植技术,种出了新疆的葡萄,甚至还知道冬天必须要把它们埋起来,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学会培育和种植葡萄,至少发生在公元前300年之前。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诗经》中的薁,有专家认为就是野生葡萄的意思,在此之前,我们都以为知道张骞从西域回来,汉人才知道了葡萄这种生物,可是一段小小的葡萄藤,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研究古葡萄的新窗口,为葡萄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可能性,考古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呀!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我国早期葡萄栽培的实物证据: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2300年前的葡萄藤》论文蒋洪恩,李肖等著;

2、《西域文明史概论》羽田亨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文章来源:《西域研究》 网址: http://www.xyyjzz.cn/zonghexinwen/2021/0417/605.html



上一篇:西域旅游收报37.33元涨7.5% 总市值57.9亿元
下一篇:西域旅游股价涨7.8% 现报37.45元

西域研究投稿 | 西域研究编辑部| 西域研究版面费 | 西域研究论文发表 | 西域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域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